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九游会ag老哥俱乐部入口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发布时间: 2018-07-05 浏览次数: 610


夏日的潍坊学院,校园里一派生机。周七点半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考试内容便是每周要求背诵的《论语》篇章每周一测几成惯例。

“这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郭顺敏书记说。近年来,文学院充分整合学科资源与教师教育资源,重视学生汉字书写、经典诵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第二课堂的打造,坚持用传统文化铸魂育人,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共鸣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重传承,一撇一捺书人生

“每个周一至周五的早上,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小十七”们用粉笔在小黑板上一笔一画练字的场景都会成为六号教学楼里最迷人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如此,文学院专门开辟出一间教室,邀请甄世田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毛笔字书写训练与考核“我们在第一次培训前把六楼的仓库收拾出来,作为一个毛笔字的场地。后来由于同学们热情太高,报名的人太多,就直接申请了教室”,负责组织班级书法课的蓝淑珺同学说道。甄世田老师除了利用周四下午的时间为大家辅导,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方便与同学们沟通交流。“我们把当天练的字发到群里,甄老师就可进行线上点评,有针对性地为我们提出改进建议我们也慢慢地感觉到书写教育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委员杜晓童说道。

“书法表面看是写字,实际上修的是沉静之气、专注之力、敬畏之心和创新精神。”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侯桂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课下他不仅教学生如何研究古代文献,还指导同学们抄写经典、给古代文献断句。侯老师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王鸿硕在今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取得了北京大学文献学笔试第四名的好成绩。侯老师说:“我们不仅教学生严格按照传统书写礼仪和规范书写,还要求学生书写传统经典文献,就是要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有一颗平静的心

“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静静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芬芳,都代表着无穷无尽的寓意,包含着现实的哲理,可谓“一笔一故事 ,一字一世界”,文学院学生会主席郑玥璇学好汉语、写好汉字不仅是师范生的从教基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读经典,触及中华文化精髓

在文学院,“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悟经典、用经典”早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久前结束的“潍坊学院第二届诗词大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两名女孩李一凡、崔倩的精彩表现引人注目在三轮激烈的比拼当中,取得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

每当谈及诗词,李一凡同学总是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她说: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情不自禁的会被她的魅力所吸引文学院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每周周一、周四、周五的早读会拿出一半的时间来进行经典诵读,这种精准施测模式,使他们利用本学期的时间就可以读完《史记》。当经典诵读这一措施刚刚提出来时,就有很多同学对这一措施赞不绝口,17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的团支书韩钰曾提到:“我们对经典诵读进行了精准规划,每节早自习读到哪里、学到哪里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按照这个进度,我们本学期就能读完《史记》,到时候真的会超有成就感。”读经典既有助于突出文学院的专业优势,又可以发扬文学院独有的特色,将经典的血液注入文院学生的骨子里。为了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精髓文学院在日常的班级团日活动中开展“论语大会”、“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好书分享会”等主题活动竞赛,以宿舍为单位作为参赛小组,最后抢答题目的得分将纳入优秀宿舍的考评中,这样以来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增强了宿舍成员的凝聚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希望通过本科4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腹有诗书、谦恭有礼的‘窈窕淑女’和‘谦谦君子’,传承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郭书记说道。

创载体,多途径培养“谦谦君子”

潍坊学院大学生诗词学会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天心诗社为前身。文以载道,传承中华文化。每年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是学校一大盛事,其间开展“原创诗歌大赛”、“潍坊学院诗词大会”等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超过300201612月,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评选中获得优秀奖,是潍坊学院建校以来首个全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多彩的校园活动和丰厚的文化滋养,拓展了学生们亲近传统、熟悉经典的渠道,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内容。文学院将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六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按照不同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结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深度融入活动,深刻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对自身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例如:以春节为契机开展的“探寻家族的‘前世’与‘今生’”和“镜头记录媒体影响下的春节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加强团队协作意识,了解家风家训和现代社会的传承情况、挖掘现代社会的中国年文化;元宵节期间举办“闹元宵·家乡的年味”摄影图片征集大赛,使学生感受家乡面貌变化,增强民族自尊心;清明节17级广播电视学专业举办“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忘传统”海报设计大赛,使学生了解清明节意义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此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于承担。通过节日习俗及故事传记,增强学生爱家、爱校、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诠释节日内涵和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方式思念亲朋,触动学生的内心

仅仅对书汉字、读经典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方式进行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文学院通过“两端一微”,以新媒体传播为纽带,不断扩大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征地。文学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举办线上传统节日摄影作品展网络投票、传统节日海报设计大赛网络投票、诗歌及美文选登等多种活动,以自媒体网络推广的形式定期推送给学生,线上线下互动紧密衔接,发挥良好网络思政育人功能。为了了解和普及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许多班级还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公众号,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公众号日常推送内容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传统文化视频,例如:剪纸视频。“这个视频是我第一次制作的,虽然不够专业,但是我希望不仅是我们班级而是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剪纸、了解传统文化”。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蔺雪说道。

这种新式的育人模式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文学院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在2018年的考研大军中,文学院选择考取古代文学、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专业的同学显著增加,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薛利丹成了今年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场上的一匹黑马,取得了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任萌也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录取。同时,学院创新育人模式,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道深入学生课堂、活动和思想领域,对促进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文学院在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创新育人模式方面一直摸索前行,从未停止,在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网站地图